理工要闻

【最美理工·人物】安娜·加宁:诗人是永恒自然的孩子

作者:刘鑫 孙昕   来源:宣传部   时间:2023年05月15日 15:02

校园网讯 “二月春寒勤觅缝,银露叮当嘻草青。新芽茁茁破冰出,始唤玉兰细细开。”卷首一开,湖南理工学院外籍教师安娜·加宁以中国24节气为题材创作的《二十四节气 礼献华夏》组诗。全诗分为“24节气”和“礼献华夏”两个部分,每篇诗歌篇幅内容虽短小,但寥寥数语之间透漏着安娜对于“第二故乡”中国的热爱之情。

2001年,安娜·加宁通过俄罗斯海参崴大学交换项目来到中国高校任教。次年,在朋友的推荐下,她来到位于洞庭湖畔的湖南理工学院工作,担任音乐学院小提琴教师。中国别具魅力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底蕴,巴陵波光粼粼的洞庭湖、声势浩大的龙舟赛、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文化氛围等都吸引着安娜,也激发了作为诗人的无限灵感。

“我小时候,家中有关中国古代诗歌的译本是我最喜欢的读物。”安娜的思绪走进过去的时光,“我家附近有一座图书馆,里面有中国诗歌的许多译本,我总在里面看书。”长时间阅读下使得她对于神秘的东方世界充满向往,对于这个神秘国度的幻想越来越浓厚。时隔多年,如今在中国已定居二十余年仍然会想起儿时阅读“诗仙”李白的名作,“他是我最喜欢的诗人,我爱他的浪漫与豪迈。”

年少的她常常穿梭于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本间,抚摸着书本的脊梁,她投身于书中如画卷般的世界,被翻译成俄语的字符飘荡起来,裹挟着安娜一同步入那座山水。

李白望见的月光落在窗户上,给安娜的梦堆了一层白霜;新春的炮竹炸起一片欢笑,陪着她走进“万条垂下绿丝绦”;秋风载着归雁飞来,刚停下雨的树林氤氲起雾,向安娜展现“霜叶红于二月花”;曹操描述的银河灿烂醒目,一句“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光辉在她的眼中流转……这是安静的书本,却也是喧闹悠长的千古华夏。

《二十四节气礼献华夏》从“立冬”写到“霜降”,从“北风呼啸”写到“银霜落满”,安娜在中国走过数载年华,以“立冬”为始,则是由于无意间的接触。

“‘24’是世界上独特的数字,如同钢琴弹奏时的大调小调,它是特殊的自然的。”在了解立冬的来源后,安娜对“24节气”产生浓厚兴趣,经过深入了解学习后,她得知,24节气这种中国古代独有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她以每个节气为素材,历经一年的时间,创作了24篇俄文短篇诗歌。因其同样是诗人,以及出色的俄语专业素养,安娜邀请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王文娇合作将诗集翻译成中文。翻译过程中王文娇博士将安娜的诗歌思想表现为中国古代诗词的形式,为诗集赋予了二次生命。


安娜·加宁接受记者采访


安娜为记者介绍诗集


风物的枯荣依序沿着时光的经络游走,盛开与衰败皆是自然的选择。人们在一眼望不到的平淡里被琐事环绕,此时,唯有从暮春微云、夏夜竹风、秋日黄昏、寒冬白雪这四季变换里窥得自然之诗意,生活才会由瘦削变得丰腴。安娜对中国古代诗歌中蕴含的自然美学理念非常向往,同时她也很擅长用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她将自己在音乐方面的知识融入到诗集创作中,给作品赋予了别样的韵律美,表达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撑夫鹤发喜乐贫,巧手游江入底深”“余晖静落士人肩,香山象国峭壁悬”……白发老者的船夫乐于清贫,洒脱自在,振臂一挥随着竹筏游入江下。晚霞的余晖静落在文人肩上,香山上的崖壁都是那般陡峭……水平线和垂直线构图,点与面对比,突出崖壁的阳刚之美。其道理是利用了点的自我向心性质,把主题崖壁垂直置于视觉特征较为宁静的士人肩膀这一水平线,表现出运动和生长,景物的静态美油然而生。

2019年,安娜的第一本书在俄罗斯出版,其中两套以中国为素材的诗歌被翻译成中文,同年其作品受到国外作家团体的高度赞赏,她也因此荣获2019年度俄罗斯作家联盟颁发的普希金奖章。作为诗人的安娜常受邀参加世界各地的诗歌节,她创作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素材的诗歌受到各地诗人的一致好评,勾起了各地诗人对东方古国的浓厚兴趣。因其诗歌创作的形式,朋友之间戏称安娜是最“古老”的诗人。



普希金奖章


“诗人是永恒的孩子,他们总是相信天堂和最高的智慧,创造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并将这些故事传递后世。”抚摸着诗集的书脊,安娜继续在洞庭湖畔书写“蓬船荡波平,湖沼吐云雾”的故事。(学生记者/刘鑫 孙昕)

(责编/孙昕    初审/楚霖    终审/王庆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