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要闻

【最美理工·人物】梁恩湘:以实干点亮教学与科研之路

作者:欧美姿 蒋星 谢佳   来源:宣传部   时间:2023年06月04日 15:37

这是今年梁恩湘以通讯作者的身份,

在材料研究领域国际顶级期刊《Materials Horizons》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


将水凝胶制成花瓣的形状,利用荧光记录信息并将其密封在“花瓣”内侧,只有用正确的“钥匙”才能打开。一旦被打开,“花瓣”内的信息随着荧光褪色逐步显现,解密还需知道正确信息的显现时间。

这是今年梁恩湘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材料研究领域国际顶级期刊《Materials Horizons》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历时一年多,研发出了一种具有多重信息加密功能的多模态防伪体系,这是他在水凝胶应用研究领域的又一突破。

“就好比传说中的‘牛郎’给‘织女’传情书会被‘王母娘娘’发现,但如果采用这种加密技术,‘王母娘娘’就算是拦截了情书,也不会发现‘牛郎’与‘织女’的秘密。”他在论文中借助传统文化饶有趣味地解释这一复杂原理。

梁恩湘自2013年从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毕业后,便扎根在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十年深耕讲台,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好老师,并致力于研究智能材料的合成和应用,在有机高分子信息加密材料领域取得较大进展。

科研就是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梁恩湘看来,科研是一条不断寻找解决办法的求索之路。

在前人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不断加以改进,让结果越来越接近预期的结果,他认为这是一个具有挑战但非常有趣的过程,“做科研就是这样的,当走投无路的时候,你就会去想各种各样的办法。”


梁恩湘为新教师做岗前培训


博士毕业后,梁恩湘就开始研究水凝胶,陆陆续续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论文,“每一篇论文都是一次进步。”在他看来,科研的过程就是在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不断地寻找新的突破点。

在实验过程中,怎样才能让反应过程更好地呈现出来?梁恩湘会应用一些“小技巧”。走进他的的实验室,在大大小小的实验器材中,一个小小的摄影棚显得有些突兀,这是梁恩湘为了更直观地记录下反应变化过程,用来拍摄实验对象化学反应过程的道具。

当没有思路、停滞不前时,要学会“向外”求助。注重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是梁恩湘解决科研难点的一个重要方式,在相关的科研论坛上和微信群里,与同行沟通交流,已经成为梁恩湘科研路上的习惯。

“做科研,思路要打开,在自己的科研领域中做擅长的事,学会与其他机构优势互补”梁恩湘回忆起,在一次实验过程中,需要某种化学物质,但他尝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把它做出来,他选择求助其他的科研机构,最后得到了这一研究材料,实验才得以继续进行。

“科研的道路并不平整,要做出成绩,必须始终保持科研热情,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不断学习、向外借力。”梁恩湘说。

以爱为底色,做有温度的教学

刚进入湖南理工学院,梁恩湘并没有着急做科研,而是选择着重在“教学”上下功夫。

初入校园成为老师,梁恩湘就担任起了班主任的角色。如何承担起这个责任便成了他时常思考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他经常会在学生上晚自习时去班级看望他们,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把握,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对于梁恩湘而言,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而不至于荒废光阴是最重要的。

“梁老师在实验硬件设施、研究方向、科研方法上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六楼实验室的水压上不去,他就给我们装配了增压泵和储水器。在冬天,为了让学生洗试管时不冷手,他甚至给学生安装了热水器。”曾跟着梁恩湘做科研项目的学生欧阳宇航说,“他对科研的热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在他的一言一行中,我收获了很多。”梁恩湘在育才的同时,他的一言一行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科研的态度,给学生树立了标杆。


梁恩湘与学生们毕业合影留念


在课堂上,为了把知识点讲透、讲深,在参考国内教材的基础上,梁恩湘也会融入国外教材内容,融会贯通、取长补短,力求让学生听懂。在葆有学科知识严谨性的同时,梁恩湘对于化学反应机理的解释常常也带着中国人特有的烂漫因子。

“氢氢的我走了,正如你亲亲的来,我轻轻的挥手,挥别苯环的云彩”,梁恩湘用《再别氢环》这首改编诗来解释苯的亲电取代反应机理,文学与科学的碰撞,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科学的奥秘,也多了几分美好的遐想。除了诗,梁恩湘也会用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来解释化学机理,让化学反应带上了文学的温度、带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梁恩湘一直秉持着“知其然也得知其所以然”的教学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只讲几个死的知识点,得告诉他们究竟是怎么做。”课堂上,梁恩湘总会注重联系实际,一步步告诉同学们怎样完成实验过程,分享自己的科研过程,带领学生将理论知识引向实际。

从路由器到小程序,以巧思丰盈课堂

在不断琢磨教学创新模式的过程中,梁恩湘自发地走上了信息化教学的道路,成为了我校较早将信息化教学引入课堂的教师之一。

利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签到考勤,是他尝试信息化教学的第一步。当时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教室还没有安装无线网,梁恩湘便自费购买了两台路由器,为学生使用信息化手段提供网络。每次上课前,他扛着路由器进入教室的身影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梁恩湘在湖南工业大学项目申报做经验交流


不久,他就不满足于简单的考勤,开始继续探索信息化教学新的可能。

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梁恩湘积极开展过程性评价体系、在线教学模式等教学研究,以信息化教学改革为契机,通过重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活动、重整教学评价,构建以“三平台、三维度”推进的有机化学课程在线教学新模式。

当信息化教学在全国高校及我校得到推广普及后,大量的线上课程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但梁恩湘发现,这些线上课程的内容都大同小异,他便计划搭建一个有选择性的、着重讲解较难知识点的平台。有机化学一点通、有机学习就是梁恩湘自己研发搭建的线上学习小程序,具备自学知识点、刷题、自我测试等功能,这又将他探索信息化教学之路推上了新阶段。

唯有信仰才能支撑长久前行,多年来推动梁恩湘持续不断前行的动力,就是他想要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站好三尺讲台,将在科研中的收获带到课堂,教授学生思维方法和处世准则,让学生学有所得。


梁恩湘个人生活照


“我们做的都是一些基础性研究,希望能够以我们的研究为基础,与实践结合起来,一步一步走得更好。”对于梁恩湘而言,看到自己付出的努力取得了成效,那一刻的满足感无以复加。

过尽千帆,让成果来做见证,以“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为羽翼,无论沿途光景,不囿于已有成就,梁恩湘仍将在科研与探索教学育人模式的道路上笃行不怠。(学生记者/欧美姿 蒋星 谢佳)

(责编/孙昕    初审/楚霖    终审/王庆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