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湖南理工学院:“智”守岸堤,让“一江碧水”尽情奔腾

作者:张健 阳锡叶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3年04月25日 10:21

“10厘米,也就是一个拳头的距离。”长江湖南段重点堤段崩岸智能预警系统项目组主要成员、团队研究骨干陈思源博士告诉记者,“不论在水上水下,不管是多了、少了还是动了,在这1.5公里的堤岸上,只要有超过10厘米的变化,我们都能发现。”

时间回溯到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岳阳华龙码头视察,指示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而彼时的湖南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正致力于利用数字手段保护洞庭湖生态。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让一直从事相关研究的湖南理工学院教授吴健辉和他的团队备受鼓舞。

两年后,洞庭湖畔,长江激流浩浩汤汤,岸边遥望江水的一群专家学者同样心潮澎湃。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吴健辉的组织下,湖南理工学院、岳阳市水利局、岳阳市长江修防中心多次组织江边研讨与现场论证,最终决定共同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智慧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吴健辉兼任主任,着重开展水利信息化建设、水旱灾害防治、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工作。

工作从哪切入?崩岸一直是长江流域安全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三峡工程2003年蓄水运行至今,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共发生崩岸超1010处,累计总崩岸长度超729公里。“10多米宽的堤岸,一边是全长近6400公里奔腾不息的长江,一边是总人口超5亿的长江干线沿岸省市,我们要守护好长江的堤岸,让这一江碧水尽情奔腾。”吴健辉说。

10名团队人员、四个技术攻关小组、4名专业教授牵头,经过18个月的努力,解决了项目全部核心技术问题,技术指标远超预期要求。“以往对水下堤岸的监测由于技术限制往往被忽视,现在我们攻克了这一难题,不论是水上水下,都能够完整监测。”陈思源说。如今,长江湖南段重点堤段崩岸智能预警系统研究已步入收尾阶段,预计上半年完成项目验收。

吴健辉表示,荆江门1.5公里堤段崩岸预警系统的实现,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整个长江堤岸的健康状况都将能够完整、系统地处于监测之中。

为确保研发出的技术能够尽可能的地应用到整个长江流域,在选择崩岸智能预警系统的应用范例时,吴健辉和团队人员与岳阳市水利局专家一起进行考察,最终选取了长江中游河床最深、流速最快、弯道最多、崩岸线比例最大的荆江门河段。下一步,工程研究中心将与岳阳市水利局等地方相关单位共同完成岳阳境内163公里的堤岸建模,并广泛推广技术应用,争取实现“数字长江”完整的堤岸监测感知体系建设。

近年来,湖南理工学院结合专业优势和地域行业特色,依托“智能图像处理及应用”湖南省普通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系列研究成果,与工程研究中心一起,形成了洞庭湖和长江岸线生态保护智能化信息化研究特色,包括堤段崩岸预警系统在内,还有热红外堤防安全快速探测技术、高光谱遥感图像河流提取与类型识别方法、崩岸治理效果评价系统等一系列研究。

该校党委副书记、“智能图像处理及应用”湖南省普通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张国云表示:“我们就在洞庭湖畔,每天看着南湖的风景,我们会在现有基础上,围绕‘一江碧水’不断强化研究特色,提升流域治理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为长江流域水安全贡献技术力量。”

来源:http://newapp.jyb.cn/app_pub/zixun/tuijian/202304/t20230423_94309.html?docId=94309 

(责编/张健    初审/楚霖    终审/王庆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