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西部计划志愿者讲述青春奔赴背后的故事——二十年接力西行 步履不停青春无悔

作者:黄欣然 王怡瑾   来源:红网时刻   时间:2023年09月07日 16:11


编者按: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青春的召唤,这是无悔的誓言。

今年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及湖南省西部计划实施20周年。自2003年起,湖南共选送7746名大学生志愿者远赴11个西部省份,开展支教、支医、支农等专项志愿服务。

20年来,每到盛夏,无数青春的面孔跨越山海,奔赴远方,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寻访了4位曾经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扎根基层,留在了当年服务过的地方。

是什么让他们选择西部、投身基层?青春奔赴的背后又有哪些值得铭记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讲述。


李渊在给学生上课。.jpg

李渊在给学生上课。


像龙川河畔的船夫一样,将一批又一批孩子渡向彼岸

【人物】

李渊:2003届西部计划志愿者,湖南理工学院毕业生,服务于贵州石阡县白沙镇,现为石阡县第二小学工会主席。

【讲述】

2003年6月,我即将从湖南理工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经过学校排球场,看到一条横幅,上面写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正是这句话,点燃了我内心想要出去闯荡的火苗。

那是西部计划实施的第一年,我也不知道这个决定会把我的人生带向何方,但我依然选择听从内心的呼唤,背上行囊,奔赴远方。

我被安排到贵州石阡县支教。学校地处白沙镇大岩村,距离县城38公里。从县城出发,汽车需要在弯弯绕绕、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行驶一个半小时才能抵达。到偏远、艰苦的地方去,这不正是我来西部的目的?我欣然接受安排,开始了我在白沙镇初级中学的两年支教生活。

在中学里当一名女体育老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十几岁的男生个头窜得比我高。在他们看来,体育老师应该是高大威猛的,一个一米六不到、瘦瘦小小的女生怎么能教得好体育?

一个叫杨玉东的男生写了一篇作文《我的体育老师》,里面就提到了这件事。他说,大家一开始不太搭理李老师,但她上课时,同学们第一次听到干脆、利落的口令,“稍息、立正”,大家心里一颤,体育课还能这么上!

原来,在我来之前,白沙中学没有专职体育老师。体育课由语文、数学老师代上,任由学生们自由活动。我来了之后,同学们第一次见识到,真正的体育课是怎么上的。我靠自己的专业征服了孩子们。所有人一改吊儿郎当的态度,严肃认真对待体育课。

平时,我还会跟学生一起打篮球。同学们发现这个女体育老师打球比他们还厉害,经常约球。有时,我参加职工篮球比赛,没法给他们上课,同学们还惦记着问,李老师怎么还不回来。

我与学生的感情、与西部的羁绊,就在日复一日的互动中慢慢建立起来。

记得2005年石阡县中小学运动会上,我的学生杨正娅打破了县中小学5000米长跑纪录。后来她考大学时,咨询我的建议。我鼓励她:“全国数一数二的体校,像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都可以报。”没想到,这个小姑娘真的考上了天津体院。现在她成了我的同行,在贵阳一所小学当体育老师。

我的无心之举让偏远山区的孩子有了奔向远方的勇气和信心,这就是我选择继续留在这里的原因。20年来,我一直在石阡县任教,如同县城龙川河畔的船夫一样,将一批又一批孩子渡向彼岸。凭借自己微薄的力量,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当年从天南海北来贵州志愿服务的40多人中,有8人留了下来。前不久,我们聚在一起,聊了聊西部计划带给我们的别样青春——我们的人生轨迹因西部计划而改变,也因此收获了难以言说的感动和难能可贵的真情。


保靖县毛沟镇略水村的山水风光。(资料照片)彭璟 摄.jpg

保靖县毛沟镇略水村的山水风光。(资料照片)彭璟 摄


吴坚(左)进村走访。.jpg

吴坚(左)进村走访。


回到家乡,参与到一场数亿人为之奋斗的脱贫攻坚战中

【人物】

吴坚:2006届西部计划志愿者,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生,服务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现为花垣县副县长。

【讲述】

我与西部计划的故事要从一封信说起。

2006年4月,我即将大学毕业。那时,周围同学们纷纷立下投身基层的志向,我也不例外。我是一个农村娃,农村落后的现实深深刺痛着我的心。

我的同学李华松也来自农村,回到农村、回馈桑梓一直是我们的心愿。我和他一起给当时的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吴奇修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决心去农村就业的志向。

没想到,吴奇修书记立马写了一封长达3000多字的回信。信中,他以一个在基层干了16年的大哥哥的身份,跟我们说了很多心里话。他写道:这么多年来我在基层、在农村工作,确实是环境艰苦,生活清苦,工作也辛苦……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青年去奋斗,越是艰苦的奋斗越能够成就事业。

这封回信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到农村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原本,我想去祖国的最西部,新疆、西藏等地,但最终被安排到了保靖县,一个与我的家乡花垣县毗邻的小山城。

我在团县委服务了一年,接触了很多低保户、残疾人群体、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孩子。我发现,很多好政策在基层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工作仍需要加把劲。乡村要改变现状,需要更多的人才长期扎根。

于是,2007年,我考取了家乡花垣县的公务员,在民乐镇政府办公室工作。我也有幸参与到一场数亿人为之奋斗的脱贫攻坚战中。

当时,我担任花垣县补抽乡党委书记。补抽乡大哨村、董哨村两个村没有饮用水源,村民喝水要从很远的地方挑水。为了解决饮水难问题,我带着乡镇干部和村民穿行于深山野林之间,只要发现洞穴,便钻进洞中查看。最终,我们在邻村排达务村的一个洞穴深处找到了水源点,水量充足且水质清澈,基本可以满足两个村2600多人的饮水需求。

随后,我向县领导申请,迅速确定了引水方案,立即开展水管铺设工作。经过十多个昼夜的奋斗,3000多米长的管道铺设完成。随着水源接通,汩汩清泉涌入大哨村、董哨村,困扰村民多年的饮水难问题终于解决了。

这些年,我亲眼见证,全县村村通了公路,银行、快递服务点也开到了村民家门口。2020年,花垣县14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

年少时的我一腔热血,立志在农村建功立业。如今的我,正奔赴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我将尽我所能,让家乡越来越美,让父老乡亲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3年8月16日,西藏萨普雪山景色。.jpg

2023年8月16日,西藏萨普雪山景色。新华社 发


张晓敏和收到爱心书包的孩子们合影。.jpg

张晓敏和收到爱心书包的孩子们合影。


留在雪域高原,和盛放的格桑花一同向阳生长

【人物】

张晓敏:2014届西部计划志愿者,吉首大学毕业生,服务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曲松县。2015年,考上当地公务员,进入曲松县委办工作,现为曲松县堆随乡副乡长。

【讲述】

在很多人看来,进藏志愿服务、留藏扎根基层,是一个需要下很大决心做出的选择。但于我而言,这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我爱这里澄澈如洗的蓝天、河谷两侧的花田,还有淳朴善良的村民。

2014年5月,即将大学毕业的我,怀揣着对雪域高原的憧憬,主动申请到西藏自治区志愿服务。

穿过黄土高坡、连绵雪山和辽阔的草原,最终,我来到山南市曲松县,这是一个距离拉萨200多公里、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小城。高原反应的滋味非常难受,我连走路都喘着粗气,只能慢慢适应。

随后一年多的志愿服务中,我经历了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曲松县有神山和圣湖,也有偏远高海拔山区穷苦的农牧民,他们依旧过着人背畜驮的生活。当地邮费很贵,很多快递无法到达,网购极为不便,孩子们一年到头也买不到几件新衣服。于是,我通过朋友圈、QQ空间,发动朋友、爱心人士募集衣物。半年多时间,500多个爱心包裹跨越山海,涌向这座小城。

邱多江村离县城40多公里,在色那拉山的那头,海拔4460米。我曾三次前往邱多江村教学点,给那里的孩子送上来自我的母校吉首大学和家乡浏阳的爱心包裹。当收到暖乎乎的手套、围巾时,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蛋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我的心也暖暖的。

格桑花是西藏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的花,这里的每个人都像格桑花一样活着,不因土壤贫瘠而失去希望,不因环境恶劣而放弃梦想,沐浴高原的阳光,也耐得住雪域的严寒。它们向上的生命力给予我力量,也让我最终选择留在这片土地,与它们一同向阳生长。

2016年,我正式成为曲松县的一名基层公务员。后来,我申请驻村锻炼,2018年底,我担任下洛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副队长。

基层工作事无巨细,在挨家挨户走访的过程中,我与当地村民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仓旦是村里唯一会做扎木聂(一种乐器)的老艺人,不会汉语的他需要我帮他从网上代购手工制作原材料;索朗参旦和白玛央金姐弟俩都在曲松镇小学读书,每次发放爱心物资都不能漏掉这对小姐弟……从听不懂当地人说话,到能自如地用藏语跟他们交流,我逐渐与雪域高原融为一体。

偏远的下洛村交通不发达,网购不便,于是我把爱心包裹公益带到了这里,把废弃许久的老村部布置成“爱心小屋”。由于爱心包裹多为衣物,“爱心小屋”被大家称作“全村人的衣柜”。

2021年4月,驻村工作结束。我离开下洛村的那一天,村民们都赶来看我,带来自家酿的青稞酒,还为我献上圣洁的哈达,我们在一块尽情唱歌跳舞。那天,他们一声声“阿佳书记,托切那(书记姐姐,谢谢你)”,让我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扎根西藏9年,点点滴滴都温存在我心中。我将带着这份感动,让格桑花盛放得更加灿烂。


谢治(右)跟村民讲解政策。.jpg

谢治(右)跟村民讲解政策。


在苗寨种下“致富叶”,也种下了服务基层的梦想

【人物】

谢治:2019届西部计划志愿者,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服务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人民政府,如今留在当地工作。

【讲述】

今年是我扎根湘西这片热土的第4年。回望过去,记忆最深的要属在翁草村的那段日子。

2019年7月,我搭乘西部计划的快车,来到古丈县默戎镇翁草村。在这里,我有幸参与、见证了优质白茶“白叶一号”从浙江跨越1200公里,带着兄弟省份的情谊,落户精准扶贫首倡地湘西州的全过程。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片“致富叶”在深山苗寨安家,一开始也遭遇了“水土不服”。

深度贫困的翁草村信息闭塞,起初村民们不理解自己家的土地好好的,为什么要流转,为什么要种外来的白茶。为了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我抓住湘西人爱喝酒这个特点,冬天里,跟村民们围着火塘,一边喝酒,一边聊天。一户人家起码要跑三趟,嘴皮子都说破了,才答应流转土地种茶叶。

有的老人家讲苗语,我完全听不懂,还得请村里老党员干部当翻译;有时候,为了让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放心,以免他们以为家里老人上当受骗,必须打视频电话,一字一句让屏幕那头听清楚、弄明白。

那时候,我和扶贫的同事常常在村民家中待到深夜。深山的夜空格外深邃宁静,走出村民家中,只有满天的星斗陪伴我们走在山间小路上。

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660亩土地成功流转。因为“白叶一号”原产于浙江安吉的高山上,它适应什么样的气候和土壤,都需要参考当地的环境条件,逐一摸索。我跟着农业部门的领导,几乎跑遍了全省的有机肥厂商,一一比对肥料参数,就为了找到性价比最高的有机肥。

之后,茶园滴灌系统的铺设,茶厂通水通电,茶叶的采摘、加工,还有在苗寨和茶园之间修产业路,每一个环节我都参与其中。

660亩“白叶一号”茶园让翁草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加了1.5万元,317人顺利脱贫。乡亲们的腰包鼓了起来,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古村苗寨焕发了新的生机。

除了驻翁草村工作外,我还结对帮扶了中寨村一个贫困户、年逾古稀的龙爷爷。龙爷爷是残疾人,妻子和大儿子已经过世,小儿子和女儿常年在外,老人独自一人生活。

我经常到龙爷爷家里看看,和他聊天,帮龙爷爷流转了闲置的土地,让他每年有一笔固定收入,帮他申请困难救助金和医疗补贴。后来,龙爷爷顺利脱贫。每到年底,龙爷爷都要叮嘱我,“一定要来爷爷家里吃一餐饭”。

当你把老百姓放在心里,老百姓也会把你放在心里,这让我觉得特别幸福。所以,3年志愿服务结束后,我选择留在默戎镇,留在这片我牵挂的土地,继续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

数说“西部计划”

自2003年起,湖南共选送7746名大学生志愿者远赴11个西部省(区),开展支教、支医、支农等专项志愿服务。

2023年7月,湖南1027名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启程,奔赴西藏、新疆、宁夏、广西等11个省(区)。他们当中,30.2%是党员,96%是团员;90后占比16.2%,00后占比83.8%。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接收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最多的市州。20年来,全国各地共有900多名大学生来到湘西州服务。

今年,共青团湖南省委联合5家省直厅局单位启动了首届湖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芙蓉花开”地方项目。100名大学生志愿者前往省内11个市州(长株潭除外)开展1-3年志愿服务。

“芙蓉花开”地方项目重点倾斜1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邵阳、绥宁、城步、桑植、安化、沅陵、溆浦、麻阳、通道、新化、泸溪、古丈、保靖、永顺、龙山),90%以上服务岗位集中在乡镇及以下。


来源:https://moment.rednet.cn/pc/content/646742/62/12996498.html

(责编/邹宛霖    初审/楚霖    终审/王庆华 )